2014年5月29日 星期四

簽名本的多重意義

簽名本的多重意義
盧瑋鑾

主席,各位來賓,今天我來到這裏,我既不是以作者的身份,也不是以學者的身份,而是以一個愛書人的身份來講下面這些話,題目叫作「簽名本的多重意義」是配合今天開始在這個大學裏頭舉行的簽名本的展覽來發的。簽名本本身當然是有意義的,但是簽名本是簽在書上面的。所以我第一個要講的是愛書人對簽名本的情意結。先不要說簽名本,一個愛書人本來對書就有斬不斷的情意結。剛才陳教授說明星要花很多錢,不惜工本去買化妝品。愛書的人簡直不吃飯還是要買書,這幾十年養成了這個習慣,我買書買了很多。好了,退休了就把書送出去了,以為一了百了,以後跟書沒有關係了,哪裏知道每一天經過書店,看一看,腳又跑進去了,手在動,拿錢了,這個情意結實在是很可怕的,所以一旦進去,深不可拔。但是對於簽名本本身就更多意義了。所以今天我講這個題目的時候,不是一個研究者,也沒有任何的理論根據,只是幾十年愛書的一個經驗而已,所以在這裏先表示我沒有任何的理論,但是我要向諸位請教的是你們愛書的情結是不是與等下我講的差不多。那我先講一些人都是同愛的人,對簽名本本身的感覺是怎麼樣。

I. 愛書人對簽名本的情意結

馮亦代《書癡說米舒》

馮亦代先生,我想在座的很多都知道他。他是翻譯家,也是作家,但是在他晚年的時候替一個藏書人,年輕的藏書人寫了一篇序,裏頭就說,他說如果我找到一些我的朋友題給我的贈書的話,心頭怦然,友情來得不易。他簽一個名。贈一本書給我的時候,就注滿了友情的題字,令我神往。藏書其實是收集歷史和因之而派生的感情。對書本身,當然是有歷史的記載,但是如果有簽名的話就更厲害,因為裏面飽含了書的作者跟收書人之間的關係,這個第一。如果那個收書人幾十年之後,打開書,一摸說,看見那個贈書人的名字和題詞,心裏頭就怦然心動,這個是真的。而這種感情就從「人,書;人,題字」之間,發生了很飽滿的感情,所以我就着馮先生的一段話給大家看。

唐弢藏書特色

然後我們大家都知道中國現代文學裏面的大藏書家就是唐弢先生。唐弢先生現在的書都已經獻給文學館了。據研究的人說,他(的藏書)有一個特點就是別人簽名的本子最多。不完全的統計大概有六百多種,唐弢先生自己也說過他很希望他的書都有作者的簽名,當然他去買了一本書送給朋友請他簽,有的。他去買書的時候特別會注意那些有簽名的本子,這個也可以不用講的,因為現在你們在坊間也可以買到幾本關於唐弢先生和簽名本的記錄,可以翻來看看。

金峰《談談簽名本》

這個人奇怪,你看看這是2007年才出的,這個是年輕人,最近出的。他不是學者,只是一個普通的工人讀者。突然間他發覺如果他買書可以找到作者幫他簽名不是很有趣嗎?他就拼命的買了書,然後去找那些還在世的作家請他們簽名。那個作家也不知道他是誰,但是他簽了以後,他現在也有六百多種。那個也不容易,兩年多的時間簽了600多種的書。我想他不認識那些作家的,偶然認識,特別他去敲那些老作家的門,那些老作家也不認識他,但是有年輕人愛我的書,也很高興,所以就給他交了個朋友。所以他說現在很多老作家已經死了,但是看見他那珍貴的手跡,每本書都凝聚了我跟老先生的深情厚誼,這也表示着一種情,你有沒有看到第一個馮先生也說到情,這個也說到情,不是物質的問題,而是情的問題。

這個是因為愛,所以才珍惜簽名本。我還算是個愛書的人,也算用書的人,所以對於一個研究者來說,那些簽了名的書本對我們有一個意想不到的好處,怎麼說呢?我們來看看。

II. 研究者可用資料

1、作者自題表白寫作動機、心跡有一些作者在題簽時,在送給人的時候,往往會將寫作的動機、寫文章時內心的想法等寫到書裏面。我們看看,這些書有些是我自己收到的,有一些是我用到的,就是利用他題簽的那些資料來說明我的研究,也有一些是現在出的這些書影。大陸出了好多好多,我好開心。因為買不到書,看看樣子也很好,等於有一些迷明星的人,看不到照片買張明星片也很好一樣,就是可以看看。

陳子善《文人事》題

這個也是一年輕的藏書家叫彭忠。他也買好多書。他看見陳子善……我想懂得書的人都知道這位也是藏書家,也是發表了很多珍貴的資料,比如張愛玲的很多不願意讓人見的那些年輕時的作品,都是他發出來的。所以他就請陳子善先生給他簽名題書。陳先生很客氣,他說,「這本書是出自八年前,八十年代自九十年代上半年所寫的考證的文字,其實都是不好的東西,但是蒙這個書友不棄,把它買來收藏,所以我要寫」。你看這裏有一個字很奇怪,他稱這個人叫做「書友」,不是朋友啊?!是因為書的關係而他們交往了。所以這也是一種表示。如果看着本書就知道這是八年前,陳先生從八十年代自九十年代所寫的東西,那個可以有根據可查,就知道他這段時間考證的是什麼東西。如果要研究陳子善,這個是用得着的。

周良沛《香港新詩》(1989年)

這個是香港的,我想在座的各位沒有太多的認識和興趣,但是我就很有興趣。這個阿藍是我們香港的巴士,巴士就是計程車,公共汽車的工友。但是很年輕就寫詩,是一個很著名的詩人。他跟誰交往呢?周良沛,他是四川人,也是個中國詩人。他們兩個怎麼認識我不知道。但是周良沛在89年前後就編了一本叫做《香港深思》,是詩選。這一本書是第二版,他就說這個《深思》終於再版了。因為《深思》不好買,沒有人看,用「終於」就是表示熬過去了,還是賣完了,就表示着一種狀態,一種生存的狀態。以前印多了一點點表示銷路比較好一點,然後這是我們的安慰,能賣到書,有人看那個新詩,就表示香港的詩還是有人看的,然後他就覺得安慰,然後他就說我現在才有第二版,我才能夠把這一本送給你。所以你有什麼意見就告訴我,你是詩人。阿藍是詩人,所以他也選了阿藍的詩在這本書裏面。奇怪阿藍還是在香港,周良沛也還是在四川,他偶爾也會到香港來。這本書我在舊書攤買的,就不知道他為什麼這麼早就把他扔出來,落在我手裏頭,那也好,反正我是研究的人,有這個就表示有一個新詩的書的淒涼的經過。因為我怕大家看不清楚,所以就給大家看一下。

蔣芸《熱線》(1976年)

好了,這個可能你們更不認識,這是一個女作家,從臺灣到香港定居的蔣芸。這本舊書本身是她從臺灣剛剛到香港來的時候,香港出版社給她出版的一本書。但是一下子也不知道,可能給她印一千本,可能是五百本銷掉了,沒人要就把它銷掉了。所以我很早就買到這本書,放在我書房裏頭。有一天我看到蔣芸,她現在都不寫作了,她在賣化妝品。她一看到我就不再說你寫什麼,我寫什麼,她說你皮膚不好。她說你用我的化妝品,但是對不起、對不起她。那天我就把書給她看,她就這樣說:「四十年前的舊作再出土,令我汗顏。」這是一個作家變了另外一種職業後,四十年後再看自己的作品,可以說是一種感歎,也可以說是一種感覺。如果你看這本書是不是已經突然間有了感情,有了個性。如果追查下去,還有一個作家變成賣化妝品的人在這個商業社會裏頭,一個故事。

周蜜蜜《蜜意》(2000 年)

這個就更舊。其實我不太願意送書給人家。你很真摯的送給人家,但是呢……這本書是最近我在舊書攤用五塊錢買來的。周蜜蜜是我們香港的兒童作家,也是一個兒童文學作家,也是一個散文家。她把這本書(送給……),我不好意思(說出名來),因為兩個人都在香港,我居然在這個書攤買到,然後我就把這本書給周密密。周蜜蜜就說六月二八日在小思老師家奇遇此書。當然是奇遇啦,她本來送給阮先生,居然(在我家)……我不是偷的,我是買的,放在我家裏頭實在驚訝。這個驚訝也倒是驚訝,因為剛剛送給人家,居然會在我的書房裏頭。所以她就有感歎說:「書世界與人結緣,原來如此。」本來我要送給另外一個人,現在居然在我的手裏,不是緣分嗎?她說原來如此。「一悟」,我不知道她悟什麼,就是以後不要送書給人家吧?你喜歡就去買吧,大概是這樣。所以你看這些是不是有趣?不要說要研究,但是這些是每一本書、每一個簽名、每一個題詞都有很有趣的故事,那本書就變成多重的意義。

羅孚(辛文芷)《風雷集》(1959年)

這個跟新加坡沒關係。跟香港很有關係。這本《風雷行》(按:《風雷集》)其實是文化大革命的時候,香港大公報,就是左派的報紙,一個奉命要寫批判文章的總編輯,他化了名,要寫一些抗英,就是要反抗英國政府,就是要反抗暴力的東西一大堆,在報上發表的文章,他就把它收成集子。時間一過,大家都知道文化大革命,大家回頭一看,一場鬧劇……這個老先生不知道我會把這兩(按:「兩」字疑為衍文)本不能見人的書收來,而且還請他簽名。什麼時候簽名?是他被共產黨……對不起。因為判過罪,抓到北京混了十年,放回香港之後,他愛國,他寫了好多文章支持國家。然後他坐了十年牢,不是牢,他軟禁他。然後回到香港來,我把這本書給他看,感慨萬千。我說你不要感慨,趕快寫東西。他寫了,他的書名叫做《風雷集》,就是毛澤東的「九州生氣恃風雷,壯語豪情何補哉。」有什麼補救呢?你說什麼大話呢?十年過去大家都知道結果是怎麼樣。「今日重讀」,我覺得書名還可取,他用一個筆名叫做「辛文芷」,他是誰?可能關心香港的人都知道,他就是大公報新晚報的總編輯──羅孚。(陳教授:把他當特務管住了),管住了,不是坐牢,是管住了。他用了筆名。他說因為他也在香港,他也知道新聞紙,報紙,他用這個名來說明。你看這裏是不是也有一大段的故事,一個愛國人的故事。

杭約赫《火燒的城》(1948年)

這個就比較難看到,但是唐弢先生的藏書裏頭,很重要的一個詩人,也是後來畫那個書籍封面很著名的裝修家杭約赫(原名曹辛之,九葉派詩人。譯者注)。他就說這本書他寫的很不好,印的也很不好。但是既然是印了出來也只好厚着臉皮送給朋友,請你們指教,將來如果有機會的話,印的一個比較好的,我再來彌補因匆忙跟懶惰給朋友帶來的眼睛災難。這個是很幽默,也表示他跟唐弢先生的關係也很密切,所以我覺得這一些,我覺得從題名中可以看得出書跟作者、跟受者之間那種關係的複雜,那些都很有趣。

2、從題簽中見贈者與受者關係

這個跟着也看出這個關係的問題,贈者與受者關係的問題。

蕭乾贈戴望舒《小樹葉》(1937年)

這本書很重要。我告訴你這本書差一點累得我要進醫院。有一天我到舊書店老闆坐。書店老闆就說今天我送你一本書,是送的,不賣的。他一給我,我一打開,我心臟病發。是真的,嚇得他們要死。因為研究三十年代中國作家到香港的活動是我的研究重點。我做夢都沒有想過現在在我目前,在我手上的是兩個大作家,就是蕭乾把他的作品送給戴望舒的簽名本。他們兩個當時還在香港,「香港」兩個字,我心臟病不發不行了。(他是什麼時候送給你的?)這本書是去年送給我的,所以我還沒死去,還好。那一本書我很感謝那個人,因為他說如果要賣出去一定很貴,但是他說我知道你是研究這個範圍的人,我就送給你。所以我說那謝謝。因為這裏有個很好的證據,就是戴望舒跟蕭乾兩個人同時在1938年的香港,然後他們兩個的關係就是大家都在香港編報紙的副刊。戴望舒編的是《新島日報》的副刊,而蕭乾是編《大公報》的副刊,蕭乾把這本書送了給他之後,就離開香港大公報,去了英國。所以這些都是一些很好的證據。而我想在座的各位都知道,這好像做夢一樣,突然間就好像投進193幾年的兩個人就好像在我面前,那種感覺好像太……我現在都很……

侶倫贈夏衍(雙城文藝關係)《島上》(1930年)

這個又很重要了,剛才那個不要錢。(觀眾:剛才上面題的是什麼?)題字沒題什麼,就是說戴望舒校正,好了,行了。剛才說不要錢,這個是我用錢搶回來的。這本書更厲害。我是研究香港現代文學的發源的歷史。我手邊有一本《島上》的第二冊。因為你知道香港這個地方出了書賣不完就銷掉,三十年代也沒什麼人注意這些現代文學的東西,也沒有人會把它收起來。所以要找二三十年代香港的文學的雜誌,難啊,簡直比登天更難,但是三十年來我都陸陸續續的收了一點,我收了《島上》的第二版,我知道只出了兩版,這些人就星散到別的地方去了,改行的改行,做別的事情的做別的事情。但是這些人為什麼要在二三十年代,1929年的時候要出這種雜誌呢?他們的心情是怎麼樣呢?我想如果能找到創刊號,上面不是有一些創刊序言這些,一定知道這羣人為什麼要在香港這些地方出這種犯不着要出的虧本的東西,這個第一。第二就是我一直在想,他們這羣人在香港沒有什麼影響力,為什麼他們會做這個現代文學呢?一是在80年代到90年代很多人就研究上海跟香港的雙層關係。就是說香港的現代文學其實是與中國上海掛鉤的,向中國上海學習的,有什麼證據?這本書是我去年在網上用一千塊錢搶回來的。我從來知道不應該做這件很豪華的事情,但是為了香港文學我願意做這些事情。但是還有一點重要。你看那簽名,是誰呢?是這本雜誌的編輯侶倫,簽給誰?沈寧是誰?沈寧就是夏衍的筆名。當年夏衍就在上海,侶倫就把第一本出版的雜誌,從香港寄到上海去,然後請他指教,然後這個就是很有力的證據,就是侶倫跟上海的文化人密切的關係。所以這本書我必須要拿到手,我摸了多一年吧,我就會送到圖書館去,因為這都是公器,但是這些東西你不買就沒有了,真的。所以這是我應該說是我這幾年來最得意的,買到這本書。

3、收藏者特意要求作家、編者解題。

好了,另外一種也是一個研究。那個研究是怎麼樣?是有些收藏者……剛才我不是也說我送一本書給羅孚要他簽名嗎,但是有一種不是這樣,是真的需要的。我是玩玩的,我其實是跟羅先生開個玩笑說,你看,你現在看這本書有什麼感覺,是跟他開玩笑,但是在上海的圖書館有一個張偉,不知道你認不認識。張偉這個人20 前我在上海……對,他是徐家匯的舊書樓、藏書樓裏頭的負責人。他有心,80年代初我到上海的時候,他就找我,他說李慧英(按:李輝英)先生是不是在香港,李慧英(按:李輝英)就是東北的作家。他說我手邊有一本他當年年輕的時候編的雜誌,我想請他們簽個名,但是我把書帶回香港的時候李慧英(按:李輝英)先生已經老了,已經爆血管,不能動筆了,所以我就把原書還給張偉先生,但是後來發現他對這件事情一直做下去。

許傑《華僑努力週報》

這個很難看是嗎?這個我特別因為這次來新加坡所有我就找一本是跟南洋有關係的雜誌。這個是上海小說家許傑他編的一本雜誌。我怕你們看不到,如果你們等下有興趣的話才可以看這個。許傑老先生幾十年後看見自己年輕時編的一本雜誌,他很開心,寫了好多好多字在上面。這就是《華僑努力週報》。這個說明在刊物上沒有出現過的三個什麼人在編這個刊物。研究的人就很開心了因為我們常常不知道是誰編那個書的,現在知道。還有這個是福建華僑去菲律賓辦的報紙,就是福建華僑到菲律賓去辦的報紙,然後一年後搬回上海再出版的一份雜誌。你看三地的關係,這個也可以看得出有收藏的人有意識的希望找到一些當世人給他說明一下,這個是研究最好的方法。

淩鶴

這個人我不認識,淩鶴。他說本來是搞一個電影雜誌的,在上海搞電影雜誌的。張偉也把雜誌給這個淩鶴先生要他題一下,要他題什麼呢?題因為……你看前面不是有一封信嗎,看不清楚的,以後你買這個書來看就行了。就是魯迅先生,他給魯迅先生寫的一封信,那裏面提到好多問題。原來這個電影雜誌是三十年代,那個淩鶴編的一個雜誌。但是因為那個雜誌是左派的,三十年代的時候國民黨不准他賣,所以他就用這個不受審查的試刊本來出現,就是不拿去受審,然後只有三期。這個人三十年代自己親手編的東西很多感慨。還有這個,這個最有趣。他說我在文章引了魯迅一封信。這封信裏面提到對田漢有責難之辭,他出版的時候認為不便,做研究的人就很狠(按:恨?)這種情況。如果你小心看,應該看不到。是不是那裏有個空空的地方?是不是有空的地方,原來那裏就是魯迅提到田漢這個人不知怎麼樣。他就很怕,不好意思,他就出這本雜誌的時候,這封信提到田漢的名字他就用白紙蒙了。如果研究的人就很生氣,這個是什麼東西,他自我檢查。這是很有趣的故事。「剩下空白示意」,示是什麼意?所以我覺得這個是很有趣的。還有一點,他說你不知道若英是我的化名,這篇文章本來就是我寫的,不過我用一個筆名來寫。在座如果有研究的人都知道我們最怕是筆名,多得不得了。然後如果他是最第一流或是很受重視的作家,還很多人可能去替他翻出來的筆名是什麼。無名無姓的人突然間有這麼多的筆名,你怎麼找?茅盾在香港一年多用了70多個筆名,那我去看了都不知道是他,等過後了以後,才知道是他,怎麼去找啊?所以現在有電腦,有掃描,有分類就方便。現在如果你們要看茅盾在香港寫過什麼文章,一進中文大學的那個網,一打「茅盾」,什麼東西都出來了。這個就是不用浪費人的生命,這個是很重要。

4、自用書的簽名本,可見專藏興趣

有人買了書以後,就自己簽個名,幾月幾號買的,很多人。我從前都是這樣,後來不敢了,我怕丟掉還是流落在什麼地方。我在香港買到最多簽名……從前,不是現在。最容易買到的是一個人的簽名本,是金庸。為什麼?因為他從前是搞電影,他買了好多關於電影理論的書。買了以後,他後來就寫武俠小說,這個就丟掉了,整批賣到書攤去,結果我就可以買到。如果你們在中文大學圖書館裏面也可以看到好多好多這種書,這個我不提了。可以看得見金庸有一段時期,他的興趣都在電影方面,這是最有力的證據。

余思牧

然後有一些人他的簽名簽得很奇怪,給你們看看,給你們看在哪裏,在書的後面,還是很遮的地方。我很便宜買這本書,因為那個賣書人也不知道那裏有一個簽名,所以去買舊書的人都要面沒表情,好像沒什麼的,這個不要。其實心裏就有很緊張,趕快趕快。這個人,其實我也沒看到這個名字,我是因為這本巴金翻譯的,這本書現在很難找到,很稀罕的書,那我就便宜我就買了,買了以後後面一翻,後面看了這個簽名,這個是誰?這個是最早在文化大革命巴金還在受苦受難的時候,在香港已經開始研究巴金的余思牧先生,這就是他簽名。平常人也沒有寫余思牧,只寫思牧兩個字。因為我跟他通信,我認得他的簽名。所以要掏舊書記性也要好,記憶力要好,那我趕快就把它買回來,這是我第一次看人家簽名簽在這個位子的,一個版本,所以很奇怪。

金聖歎(程靖宇)

好了,這個版本,這本書不是簽名那個人,這是一個臺灣出的曹禺明的回憶錄。但是我買的時候,我打開後面竟然有藏書人,這個叫金聖歎是香港的一個雜文家,他本來叫做程靖宇,是在中文大學教歷史的。他原來竟然把這本書看完以後,就寫一封信給柳春仁先生,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他會寫在這裏,大概他寫完以後,抽出來就寄,也不一定。這是一個他看這本書的感想,就是閱讀報告。寫了以後本來要請柳春仁先生看的。這本書我也是在舊書攤買到的。他老人家一去,他的兒子就把他的書扔掉,我就在舊書攤買到的。這也看到藏書人他怎麼看這本書,他有一些很重要的觀點,都放在裏面。所以我常常告訴圖書館的負責人。我說如果你收到一批書,裏面打開有一張紙頭,千萬不要扔掉。因為那個可能就是讀書人一生的看這本書的一些關鍵的見解在裏面。我也看到過許地山先生的一批書賣了到澳洲去,澳洲的圖書館藏了以後,我們香港大學有一個研究生到那邊去看書,一翻居然裏面夾着許先生看這本書的筆記。書不能偷,那張紙他給偷回來了。這個不好,當然是不好。但是我就說如果在圖書館裏的管理層都注意這些,這些是很重要的。

III. 市場中的善價而沽

到最後我們愛書的人都沒資格去買書。因為最近這十年,舊書在內陸就是中國大陸大量的發現。他們每一個人都愛書。有錢的人愛書,那不得了。他們不知為什麼買書,就是有錢我就買啦,所以剛才那本一千塊已經便宜,已經夠便宜。大概他們不知道侶倫是誰,也很多人不知道香港的東西沒有那麼寶貴。大概炒到一千塊就停手了,我才能買到。但是在最近在祖國的大地上,流行一種網上的拍賣。我在香港買五塊錢的一本書,他們可以在網上拍到一千多塊錢。你說我們窮的愛書人是不是註定失戀?沒法子。

巴金《隨想錄》編號特裝本

1991年巴金有一本編號的簽名本,最初我還以為我看錯了,也打多一個圈,一萬三千六百塊錢。你愛都不要,有心沒金不行。

作家簽名本作賣點

現在就知道了,原來簽名本這麼好,所以很多作家有首發式,就是首發當天就是在書局裏頭排隊來簽名,每個人都可以買一本書讓他簽名,這個也很好,表示那個讀者有心才能排隊,才去買一本書,在讓他心儀的作家在書上簽名。也有一種就是書局就是覺得可能簽名本賣得比較貴,所以他就拿一套書給那個作者,請你簽個名,簽了名以後再賣到書局去。我在香港也買到好多江澤明先生泛用(按:范用?)的書,都簽了名,但是本來十五塊錢,變成了二十五塊錢。那就表示那個作家的簽名值十塊錢。所以這種消費的人,有消費的人有價值,但是我覺得還是愛書的人如果買到好書,讓那個作家在上面留了一點筆汁,然後幾十年之後,摸一摸,摸起了從前的一種情義、回憶,還是值得的。謝謝。

(來源:http://blogs.ntu.edu.sg/library/cuhk08/wp-content/blogs.dir/263/files/2008/06/luweiluan.pdf。這是盧瑋鑾在南洋理工大學的演講記錄,演講主持人為該校中文系柯思仁副教授,演講的時間估計為二OO八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