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3日 星期一

書話五束

寫小說的導演易文
許定銘


一九四O年代畢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文學系的江蘇吳江人易文(1920~1978)原名楊彥岐,一九四八年起在香港為影片公司編寫劇本,後來還在國際、電懋、國泰、邵氏等公司任導演,曾編寫劇本六十多個,執導過四十多部電影,是香港一九五O、六O年代的名導演,主要的作品是《空中小姐》、《青春兒女》、《快樂天使》等。

易文在編劇及導演生涯以外,還擔任過《掃蕩報》、《和平日報》及《香港時報》的編輯,出版過《下一代的女人》(重慶自勤出版社,一九四四)、《真實的謊話》(香港海濱書屋,一九五一)、《彗星》(香港大公書局,一九五二)、《雨夜花》(台北長江出版社,一九六四)……等好幾本小說,如今大家見到的約八萬字長篇《凶戀》(檳城檳榔社,一九五五) ,是蕭遙天主篇的《檳榔叢書》之一,當年只印二千本,不多見。

《凶戀》寫發生在廣州市郊一座私人大宅「蔭園」內的故事。蔭園內住了不良於行的女主人吳太太,她的女兒凡英,外甥女景宜和客人志方、麗晶。故事的發展集中在一男三女,四個年輕人身上,主要寫心理不平衡的凡英、麗晶,插進正常人志方和景宜愛戀中的瓜葛……。易文慣於編劇本,《凶戀》很注重情節的演變和場景,喜歡留下讓小說人物發揮的空間是其特色。

羊城的《佇望》
許定銘


原名楊熾均的香港詩人羊城,是「阡陌」文社的成員,與西西、馬覺、童常等,都是一九六O年代初著名的文藝青年。其後赴台灣升學,與盧文敏、黃懷雲、劉國全等人創辦「縱橫詩社」,出版詩集《玲瓏的佇望》(台北縱橫詩社,一九六四)。

《玲瓏的佇望》是四十餘頁的小詩集,共輯有三十五首作品,是詩人眾多詩作中的精品。羊城的詩以自我素描,抒發內心的情感為主,尤其懷鄉的詩寫得較多。《玲瓏的佇望》寫的是去國十五年的赤子,無時無刻不在思念遠在千里外的故鄉,每年燕子南歸的時節,詩人不單佇望牠們啣來遠方的訊息,甚至「想攀登遠山的雲帆歸去」。

羊城是感情豐富而熱愛創作的詩人,他在本書的後記中說:

我常常覺得,寫詩的情趣,就好像在晨曦或夕暮時,獨自走上了一條長長而靜寂無人的獨木橋;陪伴自己的,永遠是一片可愛的風景,一份可喜的孤獨,和一些美麗的幻想與回憶。(頁47)

奇怪的是他自台灣歸來執上教鞭,直到公元二千年後由香港中文大學教壇退休,至今未見他的第二本詩集,實感可惜。《玲瓏的佇望》封面據說是西西設計的,為文友新潮繪側影,為羊城設計封面以外,西西還有些甚麼藝術創作是未被發現的?

臉書回應

吳萱人:張彥一向懂繪畫,教書有兼美術者;在《中國學生周報》〔藝廊〕版曾用「東東」筆名介紹西方名作。

Christopher Leung:寫影評,筆名「米蘭」。做娛記,寫明星花絮。

李維陵
許定銘


旅加香港小說家盧因從溫哥華來,對談時我問他:香港小說家中最佩服誰?李維陵!盧因亳不猶疑回答,並說他的小說對人性有深入的探討。李維陵(一九二O至二OO九)是廣東增城人,原名李國樑,以字行,是著名的畫家。他一九三五年起在本港居住,一九五九至一九七七年,任教於葛量洪教育學院;退休後,一九八二年移居加拿大直至離世。李維陵一九五O年代開始寫作,是馬朗主編《文藝新潮》的主要作者,作品結集有《獵及其他》(香港文光書局,一九五八) 、《荊棘集》(香港華英出版社,一九六八) 和雜文《隔閡集》(香港素葉出版社,一九七九)。

《荊棘集》含《現代人‧現代生活‧現代文藝》、《文學藝術本質、起源、發展諸問題》和《詩的跡向》三篇論文及小說八篇。其中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第一組小說《魔道》、《兩夫婦》和《荊棘》三篇。這三篇小說都用第一身「我」來寫,「我」分別是畫家、音樂家和文學家,但,「我」卻不是故事的主人翁,「我」只是用來突顯作為主人翁的「那人」的藝術成就。李維陵在這三篇代表作裡,探討了人性中的神道、魔道、迷茫、失落與悲哀,在一九五O年代的香港小說中,確實是不可多得的傑作。他在後記中說偏愛《荊棘》用作書名,此篇用五十節組成,比較鬆散,我覺得那應該是個長篇的縮影,可惜後來並未重寫。

容易混淆的作家
許定銘



香港作家中,易文和易金、陳錫餘和陳錫楨都很容易混淆。

此中易文(1920~1978)原名楊彥歧,是畢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的江蘇吳江人,一九五O年代初來港後,曾在《香港時報》當編輯,後投身電影公司任職,在香港出過《真實的謊話》、《蠱惑記》、《笑與淚》、《彗星》和《恩人》等幾部小說,都出版於一九五一至五三年間。

廣東化縣人陳錫餘(1912~)是香港的名報人,年輕時歷任粵港多間報館的記者,曾任香港《大光報》、《中南日報》和《香港時報》的高層,並在香港多間大專院校任教,也經常發表文章,著有《中國憲政研究》和《新聞編輯學》。

易金(1913~1992)是陳錫楨的筆名,他是出生於浙江寧波的江蘇人,一九四九年到港後,曾在《上海日報》、《香港時報》和《快報》任編輯,寫小說謀生,作品甚多,但劉以鬯的《香港文學作家傳略》中僅列《勾臉的人》(香港亞洲出版社,一九五四)、《遺失的人》(香港海濱圖書公司,一九六三) 兩種。

如今大家見到的這本《風情書》(香港出版社,一九五五),是一九五三年連載於《星島晚報》後結集的,僅九十七頁,書分四部分,每部二十餘節,以書信形式反映當時文人的生活。

《勾臉的人》易金
許定銘



一直以來很少人談易金,我只讀過李立明的《名編輯陳錫楨》(見《香港作家懷舊》第二集,香港科華圖書出版公司,二OO四)。李立明非常用功,他搜集詳盡的資料,表列出易金由一九五O年起,至一九七O年止,二十年間在香港報刊上連載的小說共二十二種,並列出他刊行的單行本《勾臉的人》和《遺失的人》,很明顯:他未見過易金其他的單行本。

除了《風情書》和《勾臉的人》,我手上還有易金的小說《百戲圖》(香港時報社,一九五六)、《愛的摸索》(台北中國文學出版社,一九五六) 和詩集《魚的赴義》(香港東南印務,一九七三),據資料顯示,他還出過《夢外集》、《上海傳奇》和《太太專車》等書。

《勾臉的人》(香港亞洲出版社,一九五四)是三十二開本,一七九頁,凡十二萬字的長篇小說。所謂「勾臉的人」,即是以畫上大花臉演出的平劇演員。易金對平劇十分關心,本身也有湛深的造詣,對劇團人物的生活也相當熟悉,他透過主人翁金麗珠的愛情故事,和悲慘的遭遇,以自然、簡樸而平實的筆觸,鮮明的對照,給我們呈現一個風雨飄搖的劇團裡,團員們艱苦堅持的窘境,和奮鬥的精神,藉此反映演員在舞台上光輝的人生。

據說那還是個真實的故事呢!

閉關重出的馬覺
許定銘


香港現代詩壇上具五十年詩齡而仍在創作的詩人不多,隨意數數只有不老的頑童蔡炎培,還不斷在報刊上吟哦着;少年時已開着燦爛《詩朶》的崑南,以「藍子」揚名的西西,食鵝肝飲紅酒的戴天,沈醉電影的金炳興,佇望「玲瓏」的羊城,很婪很藍的《藍色獸》羈魂,似乎都冬眠去了。然而,近日卻經常見到閉關重出的馬覺不斷發表久別的詩作,真是高興!

馬覺(一九四三~)是一九五O年代開始寫詩的,我一九六O年代初涉足香港文壇,《中國學生周報》、《阡陌》、《好望角》、《盤古》、《風格》……上都常讀到馬覺的詩篇,不知何故,自一九九O年代起,馬覺卻似從人間蒸發,不再創作,直到去歲末,馬覺竟又重掌謬司的靈氣,默默的回來了。

一九六七年,他為紀念創作十年,自費出了本《馬覺詩選》,全書僅七十八頁,書分兩輯,收短詩三十五首和長詩六首。他在編後話中曾說「我難以想像假如我的生命和世界沒有了詩,那將會是如何枯燥暗淡!」又說:「死亡後的新生和黑夜之後的復旦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我需要生命的真正光彩和振奮……」馬覺停筆二十多年後,從閉關的洞穴中出來,重踏人生的旅途,雖然今年已屆七十高齡,不過,人生另有光彩的一頁,除了埋首創作,寫寫他這二十年的閉關心得也是很有意義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