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5日 星期四

香港報刊的讀書園地

香港報刊的讀書園地
徐雁

《書與人》雜誌今年第1期刊登了武漢中南財經大學台港研究所古遠清先生所寫的《香港的〈讀書人〉》一文,簡約地介紹了《讀書人》月刊的情況,並評價道:「在立足本港的基礎上,爭取到大陸和台灣著名書評家的來稿,使人感到北京的《讀書》和台北的《誠品閱讀》辦得再好,也難以取代香港的《讀書人》。」這是很有見地的一種意見。

因為從70年代後期,香港開創專門的報刊讀書園地(報紙「讀書版「和讀書雜誌)以來,聯絡和溝通港、台、大陸三地書業動態和書評作者,歷來是香港書文化的重要景觀之一。古先生因為《讀書人》雜誌的遷址而「不勝惆悵」,有「突然歸來的老友又遠行」之感。為此,我在此廣而告之:《讀書人》雜誌已由原來的香港中環,遷移到了新界屯門湖翠路啟豐商場1樓27號。

實際上,在香港曾經先後有過兩份《讀書人》雜誌。第一份是1987年由馮偉才先生創辦、藝文出版社發行的。這份《讀書人》專門刊登圖書評介和關於圖書的專題座談、採訪記錄等,設有「書與我」等專欄,主要發表作家與圖書結緣方面的故事。次年因財力不繼而告停刊。直到1995年3月才復刊的《讀書人》雜誌,當是馮先生「跟大家一起做個快樂讀書人」(見復刊號第五期「編輯手記」)的「書香理想」的繼續。第二份是在1992年3月創刊的《讀書人月刊》,由香港當代藝術中心主辦,四川作家、藝術家阿年(楊守年)擔任總編輯。這是一份綜合性的書文化刊物,設有文壇廣角、書人情絲、品書記趣、文學花雨、編暇隨筆、藏書天地和刊上書屋等欄目,印製頗為精美,可惜於1993年停刊。

在上述兩種先後同名的《讀書人》雜誌以前,香港還辦過一份號稱是「香港第一本有份量的讀書雜誌」──《開卷》月刊,這是由香港開卷出版社於1978年11月創刊發行的。它以「開券有益,開卷有利,開卷有趣,開卷有樂」為宗旨,評價世界書刊情況,反映出版動態,並選載書刊精華,有作家研究、書評、書籍藝術、開卷論壇等欄目。其中「作家訪問」欄,所訪問的新文學作家如卞之琳、李輝英、端木蕻良、錢鍾書等,都有極其珍貴的文學史料價值。另設有「書窗閒話」和「愛書•購書•藏書」兩個情趣性較強的小欄目,往往是圖文並茂。《開卷》第1期至第7期,為大32開本,從第8期起,為大16開本。於1980年12 月,出至第24期時停刊。

1984年7月,香港三聯書店開始印行《讀者良友》月刊,由香港作家東瑞擔任執行編輯,其風格同《開卷》大致接續。設立有書評、書人書事、圖書論壇、文學史料、世界刊物志等專欄,後半部有「每月新書」的欄目,每期刊登約700種左右的書訊,甚便讀者了解港、台、大陸三地和國外的分類新書信息。該刊向來以「愛書人的良友」、「實用的讀書指南」相號召,從而成為當時「香港惟一的讀書雜誌」。久已停刊,我雁齋中收藏有以上幾種雜誌的樣本。

《開卷》同《讀者良友》月刊風格接近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其主編均是知名作家、翻譯家杜漸。杜漸先生原名李文鍵,自號「書癡」,是香港著名的讀書人和力倡讀書風氣的實踐家。他退休以後已移居加拿大。杜漸先生1960年畢業於中山大學中文系,著譯甚勤,主要有《當代世界文談》、《書海夜航》(北京三聯書店1980年3月版)、《書海夜航•二集》(北京三聯書店1984年7 月版)、《書癡書話》(香港三聯書店1992年1月版)等十餘種。

香港《大公報》於1948年3月15日在香港復刊,從1978年起開設「讀書與出版「專版,每週一同讀者見面,是香港歷史上最早亮相並且保持時間最長的報紙讀書園地。近年來,開闢有讀書報告、黃金屋、書與人、書邊草、自己的書架、新書擷英、買書人語、中外名著插圖選、新書簡介等欄目。作者來自大陸和港台等地,我於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曾為之撰稿十餘篇,其見報速度勝本地報紙多倍矣,可惜這個專版於1996年停辦了。

香港《文匯報》於1948年9月9日創刊。在1985年12月6日,將原來的「文化之窗」改為「圖書」專版,先後設有書田拾穗、青年書屋、愛書人周記、新書速遞、作家與作品、書海拾貝、書市巡禮、書飯齋、香港出版業拾英等欄目。尤其是該版開展的讀者服務工作,即每週圖書推薦欄目中所涉及的新書,均可為讀者辦理郵購業務,受人稱道。

香港《新晚報》於1950年10月5日創刊。在1981年開設「書話」專版,出版至500餘期以後,於1992年初改名為「開卷」。闢有書林穿梭、書人書事、書評書訊、隨想、圖書圈等欄目,其中「紙上寶石」欄,為各式藏書票的鑒賞欄目。現由作家胡少璋先生主編。

香港《星島日報》辦有「書局街」,由李綺年先生主編,於每週週一、週六刊出。設有書品、書評、世界書窗、貪書手錄和讀書個體戶等,係彩色套印版,每期文章佔用版面甚為廣大。

此外,香港還有其它一些值得流覽的讀書園地。如三聯書店於1987年創刊的對開四版的《愛書人月報》,就刊出過大量書目、書介和書評,還辦有「愛書人天地」,作為專門的書評園地。其它一些報刊的讀書版(欄)如《香港文學》雜誌的「書評」專欄、香港《明報週刊》的「書話」專欄、香港財經報《信報》的「懷書」副刊等,都辦得很有些書卷氣。四年前,由我總策劃的《中國讀書大辭典》(南京大學出版社1993 年初版)發行後,台灣著名的讀書人、爾雅出版社發行人隱地先生就在台北《中國時報》的「開卷」專刊上發表署名文章給予好評,沒想到,三天後的香港《信報》「懷書」副刊就轉載了它。今年4月,由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胡志偉先生主編了《開卷有益》專刊,係彩色印刷的雙月刊,很是精美。設有「香港書市」、「羊城書市」、「香港文學」、「香港覓書」、「文壇憶舊」和「文史殿堂」等欄目。

香港資深出版家陳不諱先生曾就香港的書文化建設問題發表看法,他認為:「如果要研究香港這『文化沙漠』是怎樣過渡到『非文化沙漠』甚至『文化綠洲』的,我相信,報紙的圖書版是要記上一功的。」他還堅持認為:「報紙如果要提高自己格調,增強文化氣息,那麼,圖書版就是一道橋樑。」(《香港出版業•報紙設立圖書版的意義》)我們從香港書文化發生、發展的歷史路徑中,是不難找到建設一個城市、一個區域的書文化所可供借鑒的東西的。

(1997年春)

(徐雁《雁齋書燈錄》,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一九九八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