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3日 星期五

南宮搏

南宮搏的《紅牆》
許定銘


南宮搏(1924~1983)本名馬漢嶽,又名馬彬,浙江吳興人,是本港著名的小說家,日本白樺派的研究者稱他為「現代中國歷史小說的第一人」。他著作等身,一生創作的小說多達數十部,由於他在「歷史小說」界的名氣太大,一般人誤以為他只寫「歷史小說」,而忽略了他也寫「歷史」以外的創作小說及其他著述。讀介紹南宮搏的文章,發現很多都忽略兩點,其一是一九五O年代,他愛用筆名「蕭安宇」創作小說;其二是他在抗日戰爭期間,曾在《掃蕩報》工作,戰後任上海《和平日報》總編輯,而當時已在寫小說,並且結集。

如今大家見到署名馬彬的《紅牆》(上海大家出版社,一九四九),應是南宮搏的第一本書。《紅牆》是三十六開本,一三一頁,約六萬字,收〈秀貞〉、〈籃橋驛〉、〈娥皇與女英〉、〈蒼頡〉、〈不周山崩時〉……等十個短篇,其中不少都是「歷史小說」,可見南宮搏是早在來港前已在寫「歷史小說」的了,不過,作為書名的〈紅牆〉,寫的卻是用一所大宅包裝的家族衰落小故事。

《紅牆》是《大家作品叢書》之三,這套叢書共六種,出版於一九四八、四九年間,還有畢樹棠的翻譯和李白鳳、徐淦、何基文、陸晶清的小說。

大公報二OO八年十二月廿一日)

南宮「搏」
許定銘


最近在某些報刊上,讀到有關香港作家南宮搏時,都見把「搏」字誤寫成「博」。如今大家都用電腦寫稿,「手民之誤」早已成了歷史名詞,這種錯誤只能歸咎於「不小心」,或者某些人的「自作聰明」,以為一個多才多藝的作家,必定自詡為「博學多才」,因此,南宮「搏」一定是錯的,便刻意更正為南宮「博」了。

其實這是個美麗的誤會:南宮搏(1924~1983)是浙江吳興人,抗日戰爭時期,曾在《掃蕩報》工作,戰後任上海《和平日報》總編輯,一九四九年在上海大家出版社,署名馬彬出版短篇小說集《紅牆》早已成名,約一九五O年從上海來到香港,無以維生的文人,只靠一管筆寫稿謀生,大量創作,屬於能日產萬言的作家,歷史小說、文藝小說、評論……均有涉獵,由一九五二至一九八二,三十年間,所出單行本超過五十種。如此重的工作量,成就是「搏」命得來,而非「博」學得來的!

南宮搏多產,而以歷史小說贏得崇高的名譽,日本白樺派的研究者稱他為「現代中國歷史小說的第一人」,可惜他的書坊間已甚少見,大概圖書館中還可讀到罷。如今大家見到的這本小說《王昭君》,是一九五六年香港友聯書報發行公司的再版本,已印行四千五百本,可見銷量不差!

大公報二O一O年九月十一日)

再談南宮搏
許定銘


南宮搏雖然以歷史小說聞名,其實他也寫過不少學術著作及文藝創作,署名史劍的《郭沫若批判》(香港亞洲出版社,一九五四)和署名馬彬的《轉形期的知識份子》(香港亞洲出版社,一九五六),都是當代非常重要的論述,可惜近年已甚少見到,一般圖書館恐怕也不藏。又如他的小說《憂鬱的田園》、《江南的憂鬱》,雜文集《畫龍集》,歷史研究《魏晋社會》、《先秦政治史》等,應該都是一九五O年代的出版物,可惜我至今未見。

如果讀者對南宮搏的文藝創作有興趣,他的舊書雖然已甚罕見,但我還有一條線索:他一九五O年代常用筆名「蕭安宇」寫文藝小說,《人人文學》、《星島週報》等雜誌應該還可讀到。

一九七三年,南宮搏到美國東岸旅遊,從紐約到華盛頓期間,參觀了白種人初到北美時聚居的威廉士堡一帶,受當地歷史文化及民風刺激,忽然想寫一部美國的歷史小說。於是到美國各大圖書館搜集資料,開始構思、整理,經過四年的埋頭苦幹,前後兩次赴美訪問及印証,終於完成了二十萬字的長篇小說《新路》(台北九歌出版社,一九七八)。此書有個副題《從威廉士堡到華盛頓》,寫的是美國立國之路,他寫印地安人青年阿樂,以勤務兵身份伴隨華盛頓征戰至立國的經過。此書於是年七月初版,八月已出至三版,可見當年的南宮搏是很受歡迎的!

大公報二O一O年九月十三日)

(《轉型期的知識份子》版權頁圖片來自網上)



香港虹霓1955年。鳴謝紙上極樂提供圖片,更多書影可到這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